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正文 第264章 什么样的忠臣有用?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正文 第264章 什么样的忠臣有用?第1页/共1页

腊月初一!

商丘。

刚刚率军到达这里清军营中,多尔衮此时,正在听着军报。

“摄政王,明军这些日陆续南撤,眼下归德府,已经再无一明军,明军陆续撤到了商水,郾城,不过,开封城倒还有明军守着,上面挂着的旗帜,是直豫总督史可法!”

“史可法?”

听到这,多尔衮不由一愣,看向了洪承畴。

“此人如何?”

“不怎么样!”

洪承畴露出了轻蔑之笑。

“这种督师,南朝一抓一大把,平素里无甚作为,自以为临了一死报了国恩,就能全了忠孝之名,实则可笑,只是为个人私计,国都亡了,你个人留个忠孝之名,又有何用?南朝要全都是这样的督师,我大清国就可以轻轻松松,全取天下了!”

洪承畴这话说得倒是很对。

历史上,史可法在扬州,完全就是为了死而死!

作为在扬州城内的最高官员,他在清军围城之后,便不再思考城防,就安心呆在府邸里面,等着清军破城。

这样的忠臣,有多少,都是累赘,只会导致亡国愈快!

大明朝要的不是史可法式这种,临了一死报国恩的忠臣,大明朝要的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种身处逆境,仍能够不失斗志,在绝境下仍发动百姓,死战不休,死战到底式的忠臣。

这一点,顾诚在南明史对他的评论非常恰当。

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当下,洪承畴对他的轻蔑,也正是因为,他看透了史可法这类文臣们的本质!

多尔衮听罢,也点了点头道。

“确实,此等文臣,不足为虑,传本王军令,先去追击南下明军,再去取开封城!”

“嗻!他就立马撤了河南三镇——废话,一个独立的藩镇军阀,连自己的地盘都不守,直接的跑路了,这样的藩,朱慈烺不撤,留着他们继续耗自己粮饷啊?

说到这,朱慈烺朝魏藻德询问。

“对了,清田搞得如何了?”

一听到这,魏藻德的脸色刷地就是一沉,有些无奈地朝朱慈烺说道。

“殿下,淮北已经丢了,南直隶的清田,恐怕离预期的数字会有不小的差别,不过,浙江,江西二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么算下来,加在一块,清出来个一亿五千万亩,还是不成问题的……”

“差不多了!”

朱慈烺喃喃着这个数字,然后追问。???..c0m

“朝廷的盐业专营权,明年能收下来多少银子?”

“陛下,淮北的几个府,已经丢了,是收不上来了,浙江江西还有南直加在一块,六百万两还是有的!”

“一亿五千万亩田,一亩地收一斗,也有一千五百万石了,折成银子,按一两一石,也有一千五百万两,算上盐课,差不多够了,不过,还是差了点啊……”

朱慈烺喃喃着道。

一旁的魏藻德呵呵一笑,禀报道。

“一亩地怎么可能只有一斗?那是山东那边的旱地才有的产出,江南的良田,一亩地一年保底也有两三石的收成,起码有三千万石的收成!”

“这就差不多了!”

朱慈烺咧嘴一笑道。

说到这,朱慈烺不由地想起了湖广!

湖广可是个好地方啊。

是天下大粮仓,虽然明末时这里动乱不断,但再不济,五千万亩能交税的良田还是有的。

这么加在一块,光是收农税,朱慈烺一年就能有个三四千万两的岁入了,再算是盐税,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哪怕是轻徭薄赋,朱慈烺这的税收,也比崇祯那会高。

而这,可仅仅只是算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

剩下的地方还都没算呢。

不过,还不等朱慈烺高兴多大一会,一阵匆匆的脚步声传进来,只见到黑明孝闯了进来,禀报道。

“殿下,张献忠被李自成逐出四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