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正文 第510章 大清大逃亡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正文 第510章 大清大逃亡(第1页/共2页)

崇祯二十年的三月到了!

距离大明朝失去北京,再有半个月,就满四年整了!

潘云腾与朱七二人,率领着麾下两军兵力,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卫河沿岸的大明京畿附近。

一边,打量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京畿风光。

潘云腾虽是陕西人,但他却来过不少次北京,更是在北京附近,生活了数年,这也算是他的半个故乡了,而朱七则就是正儿八经,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而此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京畿一带,却显得是那样的陌生。

短短近四年时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人口恢复了。

沿途原先荒废的村庄里闾,全都恢复了。

除此之外,京畿附近抛弃的荒田,亦被重新种植起来,眼下,是翠绿翠绿的冬小麦,在而田野间生长,而里闾村舍间,则是一个个由栅栏圈起来的村庄,这些村庄里面,大量留着辫子的青年包衣,正翘首以盼,看着通过的大明王师!

这些人口,都是多尔衮从河南,淮北,还有山东掳来的。

用来充实因战乱而人烟稀少的京畿。

充实大清国的腹心之地。

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直隶京畿一来,才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他们,也成为了大清国的人矿,供养着大清国十旗兵马,与大明作战。

如今,望着大明王师杀将过来解救他们,而随着多尔衮的西撤,那些个旗庄里面旗人,也都仓皇跑路,这些没了主子管着的汉人包衣奴才,终于重获了自由。

当然,虽然看到了日夜期盼的王师过来拯救他们。

但这些在满洲鞑虏的压迫下,已经苟活了三年的百姓,此时也并没有胆量,出来迎王师。

至于剪掉脑袋后面的辫子嘛?

那就更不敢了!https://

这倒不是说,辫子真长到了他们心里头——哪啊,实际上到了清末,老百姓剪掉辫子的时候,也是欢天喜地的,哪怕是抵触,也不是想留着辫子,而是担心满洲鞑子复辟后,又玩留发不留头那一套……

而眼下,这些京畿附近的旗庄内的包衣们,就大抵是如此。

而潘云腾与朱七也顾不上搭理他们。

一路上是秋毫无犯,压根就不搭理这些旗庄,而是直趋北京城下!

而他们正行军迅速的时候,北京城内,匆匆撤回来的多尔衮,正急得火上房。

但只见到,眼下,偌大的北京城,街道上面,早已经挤满了车马人流。

交通拥堵的不能再拥堵。

从多尔衮决定撤走北京开始,北京城,还有周边,被多尔衮弄过来的绿旗家眷,就开始打包家当,向西的宣府大同跑路。

而眼下的北京四周集中了多少人口?

光是十旗眷属,就有一百四五十万人!

比之前,大明朝在时,北京城的人口都多。

这么多人口,想逃亡,哪那么容易啊?

别说是这年头了,就是搁后世,一百多万人,也不是那么好疏散的。

尤其是,这些旗人还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还舍命不舍财,把自家的家当给带上了——可不得带上,要不然到了大同,吃啥喝啥?

而且,还要转运北京城京仓内屯着的一百多万石旗粮,而各旗都统衙门,自个也储备有些家当,再算是,大清国王公们积攒下的家当。

这想撤走,哪是那么容易的?

最要命的是,

秩序几乎已经没有了。

如果城内还保持着秩序的话,分批撤走,或者是将,重要的八旗撤走,留下绿旗等死。

大抵还能顺利撤走。

但问题在于。

北京城这会已经没有秩序了,这要怪多尔衮,他把城墙给扒了。

如果没有扒城墙,他倒可以控制住城门,控制出城的人流。

但城墙没有了,而多尔衮又把所有的兵力给带走了,没有兵力维持秩序。

所以,当他回到北京城的时候,大清国的京城,已经乱成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