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正文 第89章 战起(郑州保重,风雨同行!)

正文 第89章 战起(郑州保重,风雨同行!)(第1页/共2页)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沈阳。

羊马城(1)两侧的搭材作(2)刚撤去不久,城墙上残留的插竿洞眼被工匠用大泥匆匆封住。

羊马城周围布置着密集不规则的鹿脚(3),羊马城与夯土包砖的主城,以及城墙外的团楼硬楼(4),共同构筑出沈阳外围坚固的防御工事。

辽东经略从宣武将军身上得到启发,驻留京师期间,以罢官相威胁(5),死磨硬泡,顺利从万历内帑中敲到了八十万两,返回辽东。

三个月下来,熊经略不辞辛苦,亲自督促士兵建造战车、火器,疏浚城壕,加固城墙,在辽东作长期守御之计。

驻守辽沈的一部分将官,并不支持熊廷弼。

相比经常拖欠粮饷的大明,后金对这些人的吸引力更大。

李如柏畏罪自裁后,辽镇群虫无首。

朝廷一番考量后,命锦衣卫指挥使李如桢接替辽东总兵职位。

李如桢此人,比他哥哥李如柏更加不堪。

在原本历史上,李如桢总兵沈阳,坐视开原铁岭沦陷,上万军民被后金兵屠杀。

熊廷弼经略辽东后,以十不堪之罪,将李如桢罢官,天启年间下狱论死。

崇祯四年,少年天子意识到辽镇的厉害,不得不判李如桢免死充军,相当于无罪释放。

刘招孙的穿越让历史发生了偏移,开原铁岭没有被后金攻陷,李如桢继续当他的总兵。

由于开原崛起,辽镇与朝廷的矛盾,也更为激烈,加速了部分辽镇将领投靠后金的进程。

在刘招孙的影响下,熊廷弼对辽镇彻底失去信任。

这次带回的八十万内帑,领略大人只拿出十万两给辽镇,剩余用作辽沈防御工事的修建。

熊蛮子这样做,相当于坏了辽镇规矩,在李如桢、丁碧等人的运作下,无数言官御史起来弹劾辽东经略。

给事中姚宗文上疏说“辽事日困”,皆因熊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攻击熊廷弼刚愎自用。

魏应嘉,御史张至发则弹劾熊廷弼“出关数月,漫无计划”,志大才疏,只知道用“尚方宝剑逞志作威”,他还指出,熊廷弼有贪墨辽饷之嫌。

御史冯三元更厉害,列出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在辽东滥杀辽镇,“以杀为威”,导致辽东人心不附,如今“辽事已坏,乃欲卸担而去之”,简直是无君无臣,冯三元建议万历,将此乱臣贼子逮拿治罪,以儆效尤。

诸多官员中,只有给事中杨涟的观点比较折中,认为熊廷弼这几个月在辽东功过参半,他指出:

“议经略(熊廷弼)者终难抹杀其功,怜经略者亦难掩其咎。”(6)

这三个多月来,熊廷弼每隔几日,都要给皇帝上疏自辩,和这些言官御史们对骂。

努尔哈赤大军压境,辽镇无所事事,言官御史背后捅刀子。

就连辽沈居民,在听闻奴贼将至,也个个面露喜色,像是在迎接王师归来。(7)

城中遍布奸细,杀之不绝。

内外交困,熊廷弼早已心力憔悴。

如果不是皇上知遇之恩,一直全力支持,如果不是真名士还在开原苦撑,熊廷弼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九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率十二万大军南下。

沈阳城中纷乱如麻,除了蒙古人和女真人,无数女真化的辽人,私下聚在一起,秘密商议如何协助大汗攻下这座坚城。

辽东经略熊廷弼率白杆兵、浙兵,以及城中为数不多的辽地军民,还在为这片汉家河山,做最后的抗争。

~~~~

开原兵备道袁崇焕一行抵达沈阳时,建奴正红旗的前锋巴牙剌,已经逼近到城北八十里。

身着藤甲藤盔外披铁甲的白杆兵斥候在沈阳官道上来回奔驰,不断将前方军情传递回川兵大营。

数千白杆兵背靠着沈阳羊马城,在外面又修筑起三道防线:壕沟、据马、地包。

土司兵还在壕沟里铺设了柴草,上面浇上桐油,据马周围布设蘸了马粪的铁蒺藜。

袁崇焕粗粗看了一眼,还有些工事他不认识,他虽对兵事所知不多,不过也觉得这防线颇为坚固,建奴若想攻破,估计要付出惨重代价。

得益于刘招孙这几个月在开原的苦撑,这支援辽白杆兵兵力比原本历史上更为雄厚,也更早抵达沈阳,因此他们可以从容修筑工事,不再像历史上那样仓促迎战,刚开战就被占据地利的后金军围攻。

袁崇焕不敢拖延,来不及和白杆兵们套套近乎,便拉着十几辆空荡荡的马车,匆忙进了沈阳城。

“哈哈!秣马厉兵,真乃强军之态,再差一点,就能赶上咱们开原兵了。”

乔一琦望着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思绪飞回到开原之战时,他不动如山,守住了北门,他暗暗祈祷,今天到了沈阳,自己嘴巴也能不动如山,不要泄露刘总兵的秘密。

三人带着卫兵走到城门桥前,被手持白杆枪的土司兵拦住。

一个身材高大的土司兵反复查验袁崇焕的文牒,觉得袁崇焕口音很怪异,他们检查马车,又去请示把总。把总过来,用复杂的表情望向三人,好在秦建勋认识这几个白杆兵,折腾了好久才放三人进城。

“周亚夫治军,也不过如此啊!”

袁崇焕喟然长叹。

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平桥换成了托板桥,走在上面有点晃,终于走到对岸,走过城门甬道,走过瓮城,终于进入主城。

举目四望。

沈阳东西大街上,成群结队的辽镇兵马,络绎不绝的运粮马车。

望着这座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坚城,袁崇焕心中升起无限感慨,回头对乔一琦、秦建勋喊道:

“走,要粮饷去也!”

~~~~~~

九月二十七日。

低沉的海螺号在辽北上空飘荡。

天空之下,千千万万个小黑点沿着小路缓缓向南,如一条条黑色小溪,最后在抚顺关汇成浩瀚兵潮,一支数万人的后金前锋汇聚于抚顺关,向大明彰显着他们气吞山河的实力。

抚顺关关内,飘动着无数八旗旗帜。

墩堡前面场地上竖起了面一丈六尺的后金汗旗。

前厅内摆着十多张靠椅,后金汗端坐上首,下面还坐着八旗旗主,科尔沁王公和汉人大臣。

坐在上首中间的努尔哈赤面色平静的微微低头看着地面,在他面前,跪着个汉人模样的中年人。

“大汗,这是沈阳城兵力部署详情,还有白杆兵、浙兵的防御图,请大汗过目。”

那汉人双手将一叠账簿举过头顶,不敢抬头,毕恭毕敬道。

坐在下首的莽古尔泰动了下身子,伸手摸向自己后脑勺上的鼠尾辫。

努尔哈赤知道除了黄台吉和济尔哈朗,其他人都不识字,便对那人道:

“念。”

“是,大汗。”

那人答应一声,熟练翻动起账簿,当着大金汗和八旗旗主,蒙汉大臣,大声念起来。

“沈阳城东,现驻扎有浙兵七千五百人,其中战兵五千,辅兵一千五百,炮兵两百,骑马步兵八百余人,战兵配备长枪,火铳,镋钯,狼铣,重刀,圆盾、长牌,炮兵装备有虎蹲炮、将军炮、灭······”

“和开原兵差不多,找些不一样的念!”

莽古尔泰挥手打断这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周围几个贝勒不悦的望向正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瞪莽古尔泰一眼,缓缓道:

“继续念下去。”

那人连忙大营,向身后的莽古尔泰点点头,继续道:

“沈阳城北,驻扎有白杆兵五千人,其中战兵三千,辅兵一千五百,骑兵五百,他们没有炮兵,战兵装备有白杆枪、短弩、重刀、藤甲、长牌、藤盔,有少量火铳。马兵装备锁子甲、骑枪、短弩,有少量三眼铳,还有马刀。”

“沈阳城东,驻扎有辽镇赵之轮一部,丁碧一部······”

努尔哈赤轻轻抬起手,那人立即停下。

“这些是自己人,别念了。把白杆兵的防御图给朕看看。”

一张颇为精细的防御图平铺在案上,后金大汗左手举着个放大镜,右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不时询问站在旁边的那个汉人。

“这里是他们挖局的壕沟?里面是竹签还是铁蒺藜?”

“回大汗,尼堪们放了桐油和柴草,还有火药。”

努尔哈赤眉头紧皱,又将目光投向别处。

下面几位贝勒也开始议论起来,一群八旗悍将们大声谈论着白杆兵的防御,交换彼此的看法。

连站在座位后面的九岁的多尔衮也加入进来。

最后,这些经验丰富的旗主们一致得出结论,如果正面硬攻白杆兵阵地,至少要死掉旗中几千勇士。

努尔哈赤又查看了城东浙兵防御,沉默了一会儿,挥手打断众人议论,抬头望向坐在角落的一个汉人大臣:

“李额附。”

“大汗,奴才在。”

抚顺驸马李永芳连忙答应一声,抬头望向这位只比自己大两岁的岳父,一脸的低眉顺目。

“派人去找到白杆兵、浙兵将领,告诉他们,朕将设汉八旗,若肯归降我大金,便由他们任汉八旗旗主,麾下人马不变,士卒粮饷加倍。每位将官赏赐万两白银,良田美宅,迎娶诸位贝勒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话未落音,周围各人脸上都露出惊愕表情。

自大汗起兵以来,还从未对汉人有过如此赏赐,即便是对第一位投降的李永芳,也只赏他做个抚顺驸马。

李永芳听了这话,面露为难之色,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道:

“大汗,奴才以为,这怕是不妥,川、浙皆为客兵,不像他们辽镇,可以轻易收买,大明客兵家眷财产都在关内,实为人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