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读书人圣院拜李青,开辟文宫,儒道时代来临!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读书人圣院拜李青,开辟文宫,儒道时代来临!(第1页/共2页)

离国。

四海归一殿。

离国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彰显帝王气概。

与天符帝相比,他显得非常年轻。

仅仅只有五十六岁。

但他武道修为非常之高,已然臻至七品。

看上去就像是三十几岁的壮年。

离国皇帝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与天符帝太子顺利继位不同。

他是一名没有名分的宫女所生,从小就不受待见。

在离国众多皇子当中,也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母族势力支持,又不受皇帝待见的皇子。

居然从四十年前十三龙夺嫡之中脱颖而出,成功逆袭登临离国皇帝宝座。

他二十岁登基称帝,将兄弟全部杀光。

登基一年,就开始变法改革。

在长达三十五年的变法过程当中,将离国世家进行了一轮残酷的重洗。

各地藩王,也无不战战兢兢,以他的号令马首是瞻。

三十五年的变法,大获成功。

离国人口提升将近一半,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力直接飙升到能够与公认的人族七国最强的乾国媲美。

六百万大军,对离国而言并非极致。

若采取十丁一的制度,离国甚至能够组建一千五百万大军!

此时,四海归一殿,群臣正就与大周的战事进行商讨。

“陛下,臣以为割地五千里,赔偿一千万两白银,周国是绝对不会同意。倘若周国当真负隅顽抗,对我大离而言,亦不是一件好事啊。”

离国的尚书令说道。

离国皇帝离阳大帝呵呵一笑,道:

“爱卿怎知那周国不会答应?”

“如今蛮族倾巢而出,周国本就国力比不上我大离,更何况是分兵两路,腹背受敌?”

“更何况,朕亦所求的,岂是那区区五千里地和一千万两白银?”

替离阳大帝写国书的中书令,最是明白陛下的心思。

对尚书令说道:“姜大人莫要着急,此事陛下心中早有打算。”

“周国龙门郡以北五千里地,届时山丘密林,是抵挡我大离的最佳屏障。丢了这五千里山丘密林,对周国而言,无异于敞开国门,任由我大离驰骋。”

“因而周国定然不会同意,但为了我大离不出兵,必会派遣使者来谈判。”

“到时候,各地五千里,可以谈成割地三千里。只要给周国留下天枢城重塞,他们也能接受。至于一千万两白银,也可以谈到八百万两,甚至是五百万两都行。”

“我大离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三千里地,获得五百万两白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之后,我大离便可坐山观虎斗,等周国和蛮族拼个你死我活,损耗国力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届时,整个周国,都将会是我大离疆土。”

中书令话音落下,尚书令这才豁然开朗。

原来,割地赔偿之类的,只是一个白拿好处的借口罢了。じ☆veЫkメs? ?

周国腹背受敌,无论给不给这个好处,最终大离还是要对它进行攻打。

无非是趁着蛮族入侵周国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捞一些无本的买卖而已。

“陛下,若周国同仇敌忾,不惜一切代价陈重兵于龙门郡。或者周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与蛮族的胜利,调举国之兵抵御大离。我大离能否攻下龙门郡?”

一名臣子问道。

离阳大帝看了眼兵部尚书,问道:“我大离如今之底蕴,十丁一的情况下,大军数量能扩张到多少?”

兵部尚书恭敬地回道:“回陛下,十丁一,大离军队能扩张至一千五百万。”

离阳大帝点了点头,又看向户部尚书,问道:“国库的钱粮,能支撑一千五百万大军征战多久?”

户部尚书出列回道:“禀陛下,在不影响大离财政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又有陛下从上古人皇手中所得到的运粮至宝,省去了大量的后勤人员和粮食损耗,能够支撑一千五百万大军征战一年之久。”

户部尚书说完,离阳大帝也不说话,只是看着方才提问的那名臣子。

那臣子脸上大喜。

在不影响离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国库钱粮尚且能够维持一千五百万大军征战一年。

更何况是如今的六百万大军?

即便周国真如他所言,侥幸在短时间内击溃了蛮族,举全国之兵对抗大离,依旧不够看。

对离国而言,大周是否愿意割地赔偿,割地多少,赔偿多少,都无关紧要。

因为这些东西,迟早都是离国的。

只不过能够尽量减少损失,那自然更好。

尚书令躬身行礼,大声喊道:“陛下受命于人皇,得人皇传承,定能带领大离一统天下,再现人族的黄金盛世!陛下万年,大离万年!”

其余臣子,也纷纷跟着大喊。

“陛下万年,大离万年!”

离阳大帝霍然起身,目光如炬,帝王之气激荡开来,恢弘而磅礴。

“朕得人皇传承,必将一统天下,再创人族辉煌,再现人族黄金时代!”

……

大周。

两淮之地。

淮信王府。

书房内,淮信王收到传信。

看完之后,他脸色无比难看,直接瘫倒在椅子上。

仿佛浑身的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一般,喃喃道: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陛下,当初你就应该听我一言。”

离国离阳大帝第一年变法改革之时,淮信王就看到了变法的重重好处。

劝说天符帝壮士断腕,以大魄力进行变法,铲除世家,整合所有力量,提升国力。

奈何天符帝并没有这个魄力。

也舍不得大周变法途中陷入阵痛当中。

不敢去冒这个险。

结果证明,十年之后,离国成功了。

并且国力已经无比强盛,强盛到了足以碾压大周的地步。

淮信王身旁的黑衣谋士,犹豫了一会儿之后,说道:“王爷,值此之际,大周已经陷入到绝境当中。为大周子民计,不如答应那离国皇帝?”

淮信王闻言,眼神瞬间冰冷下来,看着那黑衣谋士。

“本王记得曾经说过,不准你再与离国联系吧?”

黑衣谋士感受到淮信王那滔天的杀意,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说道:

“王爷明鉴,属下并未与离国有任何联系。只是如今大周腹背受敌,已经无力回天了。只有答应离国皇帝,百姓才能免于战乱之苦啊。”

“放肆!”

淮信王怒不可遏,勃然大怒道:

“你简直胆大包天!”

“即使大周子民免于战乱之苦,却成为了一辈子寄人篱下、一辈子受人歧视的亡国奴!”

“如此还不如奋起一搏!纵然死于战乱当中,也远比成为亡国奴要好!”

自古以来,大国倾轧小国。

虽然同为人族,但亡国的小国百姓,却往往过得苦不堪言,毫无尊严。

宁做太平犬,不做亡国奴。

黑衣谋士瑟瑟发抖,不敢再说话。

少许之后,淮信王再次开口。

“传令各部,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出征。”

黑衣谋士闻言大喜,“王爷要在这个时候起兵吗?”

淮信王瞪了他一眼,道:“本王即刻上书陛下,两淮之地的军队,听候朝廷调遣,随时准备支援龙门郡或沧澜城。”

黑衣谋士彻底呆愣在原地,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个时候选择听从朝廷调遣,那这几十年来在两淮之地的部署,岂不是直接功亏一篑?

两淮的军队若是打光了,以后还如何起兵?

他无法理解,这个明明一心想要起兵造反的淮信王,为何会在这种时候,作出如此错误的抉择。

“王爷……”

黑衣谋士还想再劝,却看到淮信王一双冷漠无情的眼睛,顿时把原本想说的话给咽了下去。

“王爷,我这就是安排。”

说罢,转身离开了书房。

看着这黑衣谋士离去的背影,淮信王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他何尝不知,一旦将两淮之地的军队派出去听候朝廷调遣,那他将彻底失去了起兵造反的能力。

心中的志向和抱负,永远都不可能再实现了。

可大周已经到了如此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没得选。

……

三天之后。

儒教的第一座圣院当中,聚集了密密麻麻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为了尽快建成圣院,好让第一批儒教大军诞生。

户部尚书经过天符帝的同意之后,将原本的国子监进行一些改动,改成了如今的儒教圣院。

圣院之中,供奉着三尊圣像。

中间那尊,是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圣。

右边那尊,是集儒学之大成者,千年来影响了无数读书人的儒家先贤朱龁。

左边那尊,则是儒教开创者李青。

凡入儒教之人,走儒道修行道路之人,都要到圣院拜三位圣像。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