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一百三十六 公司(第1页/共2页)

东江新例,凡有民欲从商开铺者,必先集银,欲投银者曰“投资”,铺主乃发“股票”以证之,持股票者曰“股东”。凡铺中经营得利,则各股东按股票多少分润之,曰“分红”。此陶朱之术,余遍览各朝食货志,曾未见之。思来乃东江首创矣。

——黄承中《东江备鞑纪略》

天启元年九月十二日,登莱的船运到达了东江,自从沈有容与吕涣真确定好每月船运一次的频率后,来自登莱的船只总会按时停靠东江岛,为东江镇运来宝贵的粮食银两以及其他急需的物资。

然而从七月至九月,登莱送来的物资肉眼可见地减少了。吕涣真发现这次的船运经清点后,银两堪堪只够东江军支用一个月的,粮草不过两千石,只够全岛军民食用半个月。

随着船运到来的,还有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手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列着这次船运的物资清单,可是也说明了从现在到年底,登莱运到东江岛的物资将会越来越少。登莱目前难民积压,又要防备后金的海上进攻,还要练兵,朝廷所拨下的银两已经捉襟见肘了。

看着袁可立的手书,吕涣真深深的叹了口气。身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迅速辨别出历史人物的性格。袁可立是明末少有的能臣清官,不会贪污腐败,他既然在信中坦白了登莱的严峻情况,想必不会是虚构的。

物资全部入库时,吕涣真再度检查了一遍东江岛上的库房,目前尚存有粮食九千四百石,银子八千两,粮食可以支用到年底,中间岛上的晚稻来作补充,可是银两却是有些不济了,光军饷和练兵的费用,到年底就得将这些银两花掉一大半,更别说还有其他花销了。

本以为东江岛可以充当大陆与朝鲜之间的贸易枢纽,可是由于东江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大明的海商们没有敢冒险将船从登莱直接开到东江岛的。至于来到东江岛上的朝鲜商人则更是没有几个,东江岛与铁山虽然离得近,可是毕竟中间隔着海,交通不便,往来一趟也十分麻烦。

这日,正当吕涣真为银两的事情一筹莫展时,张小武来到议事大堂求见。

“小娘子,卑职......卑职有私事要请您帮个忙。”张小武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卑职......卑职有一个恩人,想做生意,希望能向东江镇借些银两......”

“借钱?”

“是......是的。”

吕涣真的眼珠咕溜溜转了两圈,明朝百姓向官府借钱的事例不在少数,然而官员们往往开出极高的利率来盘剥百姓,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百姓们不会向官府借钱。这张小武的恩人是谁?竟然向东江镇军衙借钱,这倒是引起了吕涣真的兴趣。

“把你那恩人叫进来,我问他几句话。”

张小武将他那恩人带了进来,正是当初和江济财一起投奔镇江堡的难民之一:丁发。他在东江岛上属于没有分到田地的那一部分百姓之一。当大部分百姓都选择先将土地欠下时,丁发却心思活络地选择了五十两白银,他相信在东江岛和朝鲜之间大有生意可做。

吕涣真见这丁发身材不高,却敦实得很,看着像个庄稼人,一双眼睛却有神得很,是个颇有想法的汉子。

“草民丁发,见过......”丁发对着吕涣真纳头便磕,完完整整地行完大礼才肯起来。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你说要向东江军衙借钱?”吕涣真开口道,“做什么生意,需要借多少银子?”

“回小娘子话,草民想做东江岛和铁山之间的渡船生意,所以需要凑钱买海船.......”

渡船生意?吕涣真顿时来了兴趣。她原本是想从东江库银里拨出些钱购买海船,然后作为东江与铁山之间的渡船使用的。然而朝鲜的商人们与大明商人们一样,受够了官府的各种盘剥,这种有着东江镇官方背景的渡船,朝鲜商人们估计是不大敢坐的。

然而这丁发的渡船生意却是实打实的民间背景,朝鲜商人乘坐这样的渡船是不用担心有什么被盘剥的风险的,这样的举措说不定能够吸引大量朝鲜商人放下顾虑,来东江岛上做生意。

“这渡船生意,你打算怎么做?”

在吕涣真的询问之下,丁发将自己的计划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他打算买两条海船,再雇人在东江岛东海岸的滩涂上修建一座简易栈桥上下客,还要雇佣一些渔民作水手......这些林林总总算下来,花销在五百两上下。

“这么多银子?”吕涣真惊道,东江镇库银总共只剩八千两了,一下借出去五百两库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本钱收回来,这令她颇有些犯难。

看着眼神中满怀期待的丁发,吕涣真不愿拂去他的好意,况且东江岛也确实需要渡船与铁山增强联系。她稍加考虑,一个两全其美的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