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莽在北宋末年 > 《莽在北宋末年》正文 第128章 家底厚了,烦恼多了

《莽在北宋末年》正文 第128章 家底厚了,烦恼多了(第1页/共2页)

童贯把大营重建任务,交给新任中路军统制李嗣本。

他自己则带宣抚司幕职官员,回容城暂住。

那一夜辽军铁骑马踏大营,着实给他心头留下阴影。

老太师嘴上不说,身边人都看得出来,他对辽军铁骑威力心有余悸。

刘光国进言,把耶律大石率骑军袭营的罪责,归咎于驻扎白沟的种师道。

说他明知辽军进驻新城,却不及时率军渡河进入辽境。

东路军在白沟驻扎十几日,白白延误战机,致使敌军首战就重创中路军。

童贯派遣刘光国,手持帅令赶往白沟询问情况。

刘光国回来一通添油加醋,称种师道犹豫拖延,以马扩未归,天锡帝态度不明为理由,拒绝率军越境出战。

童贯勃然大怒,一连下三道催战帅令,勒令他接令三日内,必须率领东路军渡过白沟河,进入辽国地界,开赴新城方向。

赵莽得知后,匆忙赶到容城,求见童贯。

本想请他收回帅令,不可催促种师道贸然出战。

可惜传令使已经火速出发,童贯尚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劝。

五月底,传来东路军消息。

种师道已率军渡过白沟河,正向新城方向挺进。

先锋军杨可世部,抵达兰沟甸附近,位于新城县辖境内,一处河网密布的水泽地。

赵莽派张?,带领本队两名军士,夜渡南拒马河,赶往新城。

一是想办法传信给耶律大石,向他表明用马扩交换鄂都尸身的意思。

二是密切关注种师道东路军动向。

赵莽对耶律大石了解有限,只知道他是契丹皇族,历史上西辽建立者。

初次交手来看,此人武艺高强,一身虎胆,率领三千铁骑踏破宋营,杀得宋兵人仰马翻。

又有鄂都这样忠心耿耿的部下,愿意为其效死。

这样的人物,在赵莽看来,称得上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

耶律大石驻扎新城,也是种师道所率东路军面对的第一位对手。

领教过耶律大石的厉害,赵莽才为种师道深深担忧。

观种老帅统兵,驻扎白沟十几日,约束宋军不得跨过白沟,踏入辽国地界一步。

说他优柔寡断也好,谨慎求稳也罢,面对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辽军,主帅还是耶律大石,赵莽不认为宋军能占到便宜。

容城大营西北角,划拨一块约五十余亩广的空地,作为中路军马军、步军第一将驻地及训练场。

这块地西高东低,赵莽把住帐布置在西边高地,取水沟渠就在背面缓坡下。

粮草、马秣堆放在高地南侧,位于上风口位置,命李景良率领本队军士,到附近林地砍伐树木,搭建屋棚,专门摆放粮草器械。

驻地里,专供马军使用的简易厩舍,也在加紧修建。

赵莽亲手画了一张图纸,把整块驻地分作不同区域,跑马场、箭场、体能训练场、综合演训场....一一标识清楚。

又带着杨沂中、邓肃、王宣等人,亲自到场地勘察,按照要求竖立标识牌,平时训练时,各部根据需求不同,使用不同场地训练。

遇上各部涌入一块训练场,人数太多拥挤时,还要提前预约排序。

赵莽按照全军满额五千人的标准规划场地。

不过现在,他麾下满打满算,也就两千余人,缺口尚多。

其中杨沂中本部有四五百人,其他大部分,都是收拢马公直麾下河北兵。

原河北兵所属兵士,被赵莽、李嗣本、刘光国三人瓜分。

当日保卫帅帐,李嗣本率领河东军顽强抗击敌军。

童贯看在眼里,对他的能力、勇气赞赏有加。

李嗣本虽不是童贯亲信,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童贯信任。

中路军里,直属李嗣本的兵马多达八千余人。

他以两千余河东军为基本,军力得到大幅度扩张。

原河北军兵士,大部分也归入他的麾下。

另外大半,则是被刘光国抢去。

刘光国毕竟顶着西军将门世家的名号,背靠刘延庆这棵大树,名头颇为唬人,有相当部分兵士愿意归入其麾下。

进入赵莽麾下的千余人,还是凭借杨沂中在原河北军里熟人众多,多番争取拉拢过来。

至于马匹,中路军当属赵莽麾下最多,有近一千五百匹合格战马。

原河北军马军有一部分,缴获契丹部族军一部分。

刘光国对此异议颇大,几次找童贯嚼舌头,童贯倒也没多理会。

赵莽更加懒得搭理,身为中路军马军指挥使,占有多数马匹,有什么不应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