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逆清1845 > 正文 第337章 扩军需求

正文 第337章 扩军需求(第1页/共2页)

穆彰阿这一番话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大清朝到了当下这个局面时,已经不可能再去想着平定逆乱,恢复天下,因为天底下的汉人也不会答应。

反倒在这个时候,大清还必须要利用太平军与复汉军之间的矛盾,给自己争取一丝生存的空间——华夏终究是一个拥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天下一统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洪杨还是赵源,都不可能会和对方平分天下。

等到大清退出了关内,到时候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复汉军,都不太可能在天下一统前继续追击满清,避免耽误了逐鹿中原的伟业,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只要取得了京城之后,太平军根本不会跟大清在关外死磕。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道光皇帝过不了心中的那个坎。

“朕若是放弃了京城,大清的祖宗基业也就彻底丢干净了,二百年来的兢兢业业化为泡影朕就算是死,也无法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啊”

道光还不知道列祖列宗已经重见天日,他心中始终还是有些不甘心。

就在这个时候,跪在地上的肃顺知道自己机会来了,他努力挣扎着半跪着,高声道:“皇上,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在关内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奴才已经探知到一个绝密的消息,能让我大清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一众人面色狐疑地望着肃顺,这家伙或许是为了活命才选择胡说八道的

“皇上,奴才身陷敌营之后,意外知道了一条消息,说当日死于城下的敌逆冯云山并非死于我大清的炮火,而是死于敌逆内乱——就是逆酋洪秀全与杨秀清争斗之故,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大打出手,就是因为还没攻下京城,一旦京城被攻下,他们再无顾忌,恐怕就会互相残杀”

“内乱?消息可属实?”

这一条意外来的好消息让大清君臣顿时喜出望外。

内乱好,大清多少敌人都是死在了内乱之下别的不说,就说大清的百年心腹大患准格尔,实质上就是死于内乱,并非是被大清给彻底打崩,只要敌人内部发生变乱,简直就胜过无数官兵!

“皇上,这可真是一次好机会啊!”

穆彰阿抓住这个空隙,连忙大声道:“皇上,我们不放就答应下来,只要先退出关外,再坐等洪杨内乱,到时候转身杀回来即可只要能平定了教乱,大清也就有了喘息之机,到时候休养生息之后,就可以与粤匪决一胜负,即便不成也能谋个半壁江山了!”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委曲求全,暂时苟且,等到将来洪杨互相残杀之后,朕一定要杀回关内,誓死重复大清的江山!”

道光好似年轻了许多,又好像处于回光返照的阶段,整个人都显得亢奋起来。

他高兴之下,重新恢复了穆彰阿和肃顺的官职,还给肃顺加了内大臣的官衔,让穆彰阿作为议和钦差大臣,全权负责跟太平军和谈一事。

当然,道光皇帝也没有傻到真正让出内城的地步,他一方面是让穆彰阿去议和,好暂时停下战事,让城内的守军歇口气,另一方面则是乘机探听一下洪杨之间内斗的真实情况,看下是否有机可乘总之,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打开城门,因为太平军一旦毁约,内城里的十余万人恐怕就要惨遭屠杀了。

金陵,汉王府。

清廷与太平军之间要议和的消息被军情处用特殊渠道迅速传回了金陵,而得到消息的赵源便立刻将一众文武大臣都召集了过来,商议对策。

对于当前的复汉军而言,清廷与太平军之间的议和属于一个相当意外的因素,尽管双方存在这个可能,但按照道理来说,可能性应该非常低才对。

要知道,从传回来的关键信息中,太平军可是把道光皇帝的历代祖宗都给挖坟了,但凡道光有一点点骨气,都不可能答应议和才对;反过来说也是,太平天国都已经打进了外城,临门一脚的时候也不太可能会停下来,放道光皇帝出关

“会不会两边都在用计?”

左宗棠惯于用奇计,他也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抚须道:“杨秀清此人绝不是轻易好糊弄的,一个洋人呈递的方案按道理来说根本不可能会被采纳或许最大的可能,还是用计,主要是为了骗开内城。”

“如果是这么简单,伪清那边不应该看不出来。”

罗泽南摇了摇头,缓缓道:“或许伪清也是在考虑缓兵之计,不妨再等等看。”

赵源也点了点头,道:“你们说得不错,亡国亡族之恨绝不会那么轻易化解,况且洪杨相争之际,谁能拿下京城,谁的名望就能更进一步,这可不是能轻易放手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局势真能往这个方面发展,对于大清而言却是走了一步好棋。”

“还请殿下明示。”

赵源缓缓道:“杨秀清看似行的是阴谋,实质上却是阳谋。道光和清廷剩下的这十余万人不可能在京城里待太久,无论是物资也好,还是人心恐慌也罢,都会是问题,眼下杨秀清所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