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武夫 > 正文 第411章 清军的主动撤退

正文 第411章 清军的主动撤退(第1页/共2页)

固山贝勒尼堪的话语落下后,众将一时都陷入沉思。

眼看没有人开口,略作沉思的吴三桂,开口打破了平静。

“佟大人,何大人,敢问现在武昌城中,军需物资情况如何?”

三十出头年龄的吴三桂,方脸大耳,轮廓分明,身形高大,嘴上颔下留下一撇胡子,整个人看起来颇有威严。

身为辽东将门子弟,吴三桂十几岁就在辽东战场上抗击建奴。

兜兜转转打了十几年,靠着祖上的余荫,以及自身的努力,他一路做到总兵官职。

在洪承畴督师辽东期间,也是深受洪承畴器重。

说实在要是搁在五年前,谁要说会做叛徒汉奸,他定会毫不犹豫拿刀砍了对方。

可自从松锦一战,洪承畴和他舅舅祖大寿投降后,辽东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尤其是京师的陷落,崇祯皇帝的自缢,以及家人的被杀。

让吴三桂应接不暇,完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在接到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舅舅祖大寿,洪承畴等人先后给他写信招降。

许诺封王的爵位时,他几乎没有怎么考虑,便投降了满清。

入关之后,满清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侵占北直隶,山西、陕西、中原等大片领士。

以至于吴三桂也是时常的暗自庆幸,自己的投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荥阳一战,朱云飞率领的明军,两蹶名王,斩杀了孔有德、耿精忠的消息传来时,着实让他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尤其是几个月前,无为战役中英亲王阿济格的覆灭。

更是让吴三桂心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虽然没有与朱云飞照过面,但吴三桂却朱云飞产生了莫名的畏惧和防备之心。

阿济格、孔有德、耿精忠、博洛、阿巴泰是什么人,吴三桂是有很深的了解。

可这些人,如今都死在了与朱云飞的对战之中。

尼堪、洪承畴在九江的组织的战局,也同样以惨败告终。

眼下朱云飞亲率二十万水陆大军前来,武昌城中虽然有十二万大军,可双方的兵力依旧悬殊。

对于武昌一战,吴三桂没有信心。

但这话他不能明说,所以他只能把粮草问题,抛了出来。

只要粮草不足,他就有借口提出在武昌决战的借口。

满清湖广总督佟养和、湖广巡抚何鸣銮二人,实际赴任时间都不长。

加上湖广又是前线,他们两个地方督抚,实际工作并没有完全展开。

面对吴三桂的询问,二人一时都不知如何回答。

“平西王,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之前一直负责湖广地方具体事务的沈志祥,起身站了起来。

“左梦庚投降之后,我军确实接收了大批的钱粮,但几十万大军近一年的消耗,加上又给朝廷上缴一部分。”

“今年江西的秋粮,还未来得及征收,江西就已经沦陷。”

“湖北也就武昌、汉阳、黄州、荆州、襄阳五府的收成。”

“目前武昌府库的钱粮,倒是可以支用两月,若朝廷能够派遣援军支援武昌,我们坚守两个月肯定没有问题。”

沈志祥的话一出,智顺王尚可喜皱眉道。

“据我所知,肃亲王(豪格)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征西大将军,正在率军攻打巴蜀大西贼张献忠。”

“豫亲王(多铎),定国大将军率领的朝廷主力,入冬以来也在黄河北岸,攻打南明督师孙传庭的人马。”

“现在朝廷别说没兵可派,即便有兵,从京师赶到武昌,只怕我军也已经败北了。”

尚可喜现在的畏敌心思,比吴三桂还重。

无为战役中,他完全是侥幸逃了出来的。

前不久的池州、九江战斗中,明军展现出来的战力,已经让他意识到,现在的明军战斗力,已经恢复到九边边军最强战力时期。

身为明军总兵出身的尚可喜,可是深知九边明军强盛时期的战斗力,绝对可以把边塞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吊打的。

面对这样强盛的明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想要战胜他们,胜算几乎是微乎其微。

为此,尚可喜内心也是十分抗拒,坚守武昌与明军进行决战。

尚可喜虽然没有明说,不能坚守武昌城。

但他的意思却是很明白,坚守必败。

“坚守武昌,不如退守襄阳,自古以来,湖广的要冲在襄阳,只要守住襄阳,来日卷士重来不难。”

吴三桂没有想到尚可喜,会比自己更着急反对守武昌。

有了尚可喜的建言,吴三桂心中暗喜,连忙开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反之,镇守武昌的话,不说能不能坚守,即便能坚守,可武昌周边,群敌环视,随时会面临下一波的攻击。”

“尤其是现在我军水师丧尽,明军水师船坚炮利,长江之上,战船列阵,足以炮击武昌城墙。”

“故本王支持智顺王的提议,放弃武昌,退守襄阳,与肃亲王、豫亲王结成犄角之势,再图后续之功。”

吴三桂这一开口,基本代表了武昌城内,一半的军队意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