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锦衣长歌 > 正文 第204章杨宪的本事

正文 第204章杨宪的本事(第1页/共2页)

作为亲军都尉府的临时坐堂,常歌来到乾清宫给洪武帝送本月的百官言行录。

洪武帝问:“这个月有什么新鲜事?”

常歌答道:“禀圣上,本月杨宪私下见了三十五名官员。”

洪武帝似乎并不惊讶:“见了三十五个人,提拔了十八个人。看来杨宪不是什么人都用。关于第二次北伐呢?百官在下面有何议论?”

常歌道:“百官皆认为北伐势在必行。只有户部几个官员对财政有些担忧。说刚刚休养生息了不到两年,又要大举用兵,恐怕国库吃不消。”

洪武帝再问:“关于封爵呢?”

常歌道:“有数名侯爵对自己的爵位食邑不满。皆已记录清楚。”

洪武帝大手一挥:“好了,你下去吧。”

亲军都尉府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间谍。洪武帝利用间谍窥听官员隐事在朝中已不是什么秘密。

常歌回了家吃午饭。只见常四将小侄孙勋儿放在一个小木车上晒着太阳。

常歌将杨宪结党的事告诉了常四,并道:“很奇怪,圣上对杨宪结党之事似乎无动于衷。”

常四思索片刻后说:“恐怕圣上让杨宪回京,就是让他结党对抗淮、浙两党的!杨宪回京之前,淮西党把控着中书省,掌握政权。浙东党把控着御史台,掌握舆论。圣上想让杨宪打破这种局面。”

小车里的勋儿“哇”一声哭了出来。

宋盼儿闻声走了出来,抱起勋儿哄着回了卧房。

常四笑道:“你儿子简直就是个活祖宗。一言不合就哇哇大哭。像极了一个人。你猜猜是谁?”

常歌压低声音:“你是说喜怒无常的圣......”

上字还没开口,常四便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嘘,你猜对了。我再问你,真有一天杨宪跟淮西、浙东两党撕破脸皮,你该站在哪一边?”

常歌不假思索的说:“圣上让我站哪一边,我就站哪一边。圣上不发话,我就袖手旁观,坐看他们狗咬狗。”藲夿尛裞網

常四大笑道:“你越来越奸猾了。看着吧,朝廷里且得乱呢!”

杨宪身上有着明显的缺点,譬如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心狠手辣。同时他的身上也有着明显的优点——他的理政之才绝不在汪广洋、胡惟庸之下。否则洪武帝也不会重用他。

中书省,杨宪正在召集吏部、户部的六位堂官、二十位郎中、二十位员外郎议事。

杨宪朗声道:“今日叫你们来,是要革除两大弊政!自大明开国后,这两大弊政已经存在了三年之久。”

户部尚书杨思义问:“敢问杨左丞,您说的是哪两大弊政?”

杨宪侃侃而谈:“一是江西铜政、浙江盐政。江西铜政归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管。浙江盐政归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管。要知道,铜、盐乃是朝廷的经济命脉所在。铜是制造铜币的原料。盐是老百姓过日子必需的。人人都说,天下十个布政使司中江西、浙江最富。就是因为江西产铜、浙江产盐。这两项事归地方衙门管,弊端丛生。从县衙诸官吏到府衙诸官吏再到布政使司诸官吏都要层层克扣。这还是私底下。官面上县衙、府衙、布政使司衙门还要层层截留。我做过调查,江西产十斤铜,有六斤送到户部就算好的。”

杨思义若有所思:“杨左丞说的是事实。这的确是弊政。本部江西清吏司、浙江清吏司的郎中因为这两件事也给下官上过条陈。奈何牵扯到国政,下官不敢擅自更改。”

杨思义所说的国政,说白了就是“大地方”、“小中央”。大明立国后,地方各布政使司的权力很大。各自有着独立的征税权和征兵权。没有办法,很多省份都是刚刚归附大明。洪武帝只能给予地方官重权,他们才能管理得好。

杨宪道:“有积弊就应该革除!这第一步就是先将盐政、铜政收归户部。我打算在江西设立铜政司衙门,设铜政使一名,正四品职位。铜政使不归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直属户部。另在浙江设立两淮盐运使司衙门。同样的,两淮盐运使亦不受敌方统辖,直属户部。将铜政、盐政收归户部。”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