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异时空的明朝大军,在新式“火器”和“炸药”帮衬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整个大漠草原。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虽然武功赫赫,威名远扬,但对百姓来说却并非太平盛世。无论是元朝的统治族群即蒙古族牧民,还是被统治族群如色目人、汉人、南人,都无归属感。
对于元朝那些事,用后人的话来说,便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开始,传到第十一位“元顺帝”孛尔只斤?妥欢帖木儿时,正好走到穷途末路。
“妥欢帖木儿”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意识就是“铁锅”,煮东西用的家伙!雖然“元朝”在位的皇帝人数不少,但整个王朝加起来也才97年,不足百年则算是“短命王朝”,与其它那些大一统王朝比,略显尴尬。
“元朝”之所以会情况如此,是因为后来继位者的在位时间都很短。当然了,这也和“元朝”的建立者即蒙古族的生活习性有关。由于蒙古人乃游牧民族中的典型代表,习惯于逐水草而居,故元朝实行“两都制”。
也就是说,“元朝”有两座“都城”,一个“元大都”即后世的“北京市”;另外是“元上都”,即后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每年春天,元朝皇帝就从“大都”赶往“上都”去度夏避暑,入秋之后,便又浩浩荡荡地从“上都”回“大都”过冬。这就让“朝廷”处于“游荡”状态,使百官们想要找“皇帝老子”商量事情也不容易。
由“元朝”官僚体系组成的“蒙元朝廷”,只能随着元朝皇帝们一起每年来回“度假旅游”,各种开支浪费不计其数。更夸张的是,“元朝”新皇帝即位时,还必须召开“忽里台”,在蒙古语中即“聚会”和“会议”的意思。
对于这种“贵族大会”,蒙古统治阶级内部都知道,只是走个流程,做个样子罢了,因为“蒙古大汗”的位子早在召开“忽里台大会”前就已经内定了,不用讨论,只需打个招呼认识一下,接着就吃吃喝喝唱大戏。
“蒙元朝廷”的这种“皇位继承制”与“汉人王朝”甚至已经被汉化的北魏鲜卑族、辽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云南大理段氏等完全不同,简直就是闹儿戏,为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带来巨大风险。
由于“元成宗”死后没有儿子,于是“元成宗”的皇后就想让“元成宗”弟弟“安西王”来继承“蒙古大汗”之位,顺便把自己嫁给“弟弟”,也好继续当“皇后”。这是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即便是奶奶也可嫁给孙子!
但是,“安西王”却是一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教徒”,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回教徒”。意外的是,却有一位名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蒙古贵族在“元大都”发动了政变,不仅夺取了皇权,而且还将其哥哥推上了“元朝皇帝”的“宝座”即“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可惜在位仅四年而已。
不过,这哥俩儿很讲义气,并约好了要搞“兄终弟及”,终于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四年后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史称“元仁宗”,且在位时间正好十年。不过,就在“元仁宗”即将驾崩前,“蒙元朝廷”一些贵族准备按照其”哥儿俩当时约好的那样,支持将“蒙古大汗”的“元朝皇位”传给其哥哥海山的大儿子时,仁宗反悔了。
因为“皇位”就是“皇权”,象征着“至高无上”,留给自己的儿子总比给别人的儿子好,毕竟侄子再亲也不是自己的种,隔了几层肚皮,哪有自己的儿子血脉亲近?于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儿子即位为“元英宗”。
其实,策动这件事儿的正是“元朝”的右丞相铁木迭儿和太后答吉,他们认为立一个少年皇帝易被掌控。可是,这位少年皇帝“元英宗”并未如其所想,登上皇位后却很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其汉化程度很深。
“元英宗”不仅喜欢汉族的儒家学说并熟读了很多儒家著作,就连施政方面都尽力通过一些举措来改善民生,让百姓民得些好处。这尽管对“元朝”长期统治有利,但却损害了蒙族贵族和豪门世家的既得利益。
于是,“元英宗”就与以“右丞相”为代表的蒙古贵族们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就在“元英宗”按照惯例从“上都”前往“大都”的路上被刺杀身亡,史称“南坡之变”。但是,就在“元英宗”死于非命后没多久,“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即也孙铁木儿被一部分蒙古贵族用戴为“蒙古大汗”兼“大元皇帝”,史书上称其为“泰定帝”。
“泰定帝”虽然合谋暗杀了“元英宗”,且他本身也是“元朝统治者”中少数头脑清醒的明君,但在位仅仅五年就死了。于是,一部分蒙古贵族又用戴“泰定帝”之子在“元上都”即位。但此时,还有一部分蒙古贵族拥立“元武宗”的儿子在“元大都”即位。如此一来,“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就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互相敌视的两大派。
正所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